热门问答
感谢邀请。
题主应该问的是非全日制吧,在职研究生和非全日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目前,想要在职获得硕士学位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另外一种是参加5月份的同等学力申硕。
5月份的同等学力申硕门槛是比较低的,大部分学校只要求有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就可以申请入学。
考生在修读完相应的研究生课程,并且通过了5月份的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之后,可以申请相应的学位证书,但是是没有毕业证书的。
之前,在职人员除了可以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之外,还可以参加10月份的针对在职人员组织的全国统一联考。
但是从2017年开始,10月份的联考取消,纳入到了1月份的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之中。【不过最近几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提前,一般是安排在12月中旬进行】。
10月份联考被纳入到了全国统考之后,确实提高了在职研究生证书的含金量,但是在实际的招生之中,对于大部分已经工作2到3年的人来说,想要通过研究生的初试难度是比较大的。
比如,山东大学的金融非全每年报名的有200多人,但是通过初试的最多也就是3--5人。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大部分学校的非全日制,主要依靠全日制进行调剂,并且,在非全日制的新生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学生是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绝大多数考生之所以不愿意选择非全日制,主要是和非全制现行的政策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大部分学校的非全日制是不提供住宿,不能够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学生毕业以后不发放派遣证,并且不能够参加校园招聘。
只有少数学校考虑到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了学费补助,并且会给学生安排住宿。
采用的是同样的录取标准、同样的培养模式,如果仅仅是费用上有所差异还可以理解,更重要的是毕业证书的含金量是不同的
,非全日制毕业证书上回注明“非全日制”。因此,在实际的招生之中,大部分学校的非全日制是比较尴尬的,大部分学校是不能够顺利的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比如在2017年的时候,山东大学的非全日制硕士,录取人数仅占到招生计划的60%。
要想顺利的完成招生计划,学校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吸引学生报考非全日制。一方面是在不违反考试招生政策的前提下,降低非全日制的考试科目的难度。比如,厦门大学的金融专业硕士,全日制的考试科目是数学三,而对于非全日制的考试科目采用的是396经济学联考。再比如,知名院校的专业硕士英语是选择英语一,而对于非全日制采用的是英语二。
另外一方面,针对第一志愿报考非全日制的考生优先录取或者是给予一定的奖励。有不少学校规定,如果考生是第一志愿报考非全日制,在复试的时候会优先录取。
并且绝大多数学校,非全日制是按照1:1或者1:1.1的比例进行复试,而对于全日制基本都是按照1:1.2或者是1:1.5的比例进行复试。
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第一志愿报考的是非全日制,并且能顺利通过初试,有95%的概率是会被录取的。而报考全日制即便是自己的初试是第一名,如果复试表现的不好,也有可能会被淘汰的。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星慕笙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