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果断做出工作中心转移和改革开放重大战略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就需要大批优秀人才,由于“文化大革命”破坏,当时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遭到毁灭性破坏,人才断层,教学条件损坏殆尽。在当时的形势下为了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央做出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充分利用世界一切优秀教育资源为我国人才培养服务的战略决策,并以此作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清华大学对我国出国留学工作做了划时代意义的指示:‘’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加,要成千上万的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教育部要研究一下,花多少钱都值”。他当即提出:“当年派三千,明年派一万”的具体设想,从此,翻开了中国新时期出国留学工作崭新的一页。回顾30年的出国留学工作进程,我们走过了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道路,30年的光辉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78年一1983年,即改革开放初期,为开辞梁道阶段。具体政策为“突破重点,统筹兼顾,保证质量。力争多派。”派出人员以进修生和研究生为主,也派出一定数童的本科生。
1983年一1986年,为快速幼长阶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扩大派出规模,着重增加选派出国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并加快了派声速度,形成国家公派、单位公派、自费留学齐头并进的快速增长阶段。在此期间还启动了中外合作培养博士生和试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制度。
1986年一1989年,为结构调整阶段。留学方针强调:“按甜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选派出国留学人员,要有利于国家高级人才培养,有利于国家高级专业队伍的建设和稳定。留学学科,以应用学科为重点,留学人员结构向高层次发展,提高访问学者比例,留学国别体现博采各国之长的原则。
1989年一1996年,为调整、完善、提高阶段。在继续贯彻“按需派遣,保证质童,学用一致”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的同时,调整结构,坚持选拔条件,精选精派,定人定向,力争保质保回。从1991年开始,公费出国访问学者不再用切块分配名额的办法,而采用‘’限额申报,专家评议,择优录取”的办法。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以选派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间学者为主;选派学科仍以应用学科为主,派往国别坚持“博采各国之长”的原则,反对盲目派出;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从严掌握,在立足国内培养的前提下,根据重点学科建设和当时国内尚不具备条件的薄弱、边缘、新兴学科发展的需要,派出少t攻读博士学位和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同时,有关部门根据需要采取校、所际双向交流的方针向国外教学科研水平高的重点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成组配套派出留学人员,以期提高出国留学效益。在此阶段,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也大增,如1989年参加TOEFL和GRE考试的人数达到4万多,比1988年增加1万多人,自费出国留学成为整个出国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对待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规定,也受到国内外关注。我国强调对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和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在政治上一视同仁,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早日学成回国,为国家服务。1993年7月3日,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十自费出国留学有关问题的通知》,使自费出国的大门敞开,渠道彻底放开。目前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远远超过公费出国留学人数,一条培养高层人才的通道被彻底打通。为了提高出国留学效益,1994年国务院洲发了《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并提出“建立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使出国与来华留学的招生、选拔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选拔方针为:“个人申请,专家评议,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01995年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进行改革,并在江苏、吉林两省试点,1996年全面铺开。从此,出国留学方针政策,从单纯运用行政管理手段,逐步向“法规、科学、规范”管理转化,促进了留学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1996年以后,为健康发展阶段。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出国留学工作走向正规健康稳定发展阶段:出国留学政策不断完善;管理体制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国家公派学生回归率达到99%以上,提高了出国留学效益;出国留学数量不断增加,规模空前;派出渠道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高;在外学习的专业、学科门类齐全,国别趋于均衡;采取措施,加大投人,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吸引大批在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创业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科技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回顾出国留学30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得益于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英明决策。在他的指示下,我国较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管理机构和系统,即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选拔,由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负责派出,由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负责国外管理,保证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良好运转;出国留学政策切实落实,出国留学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