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求学者在东道国遇到的文化适应问题有过很多研究。奥贝格于1960年代提出了“文化冲突”一词来解释那些进人到一个完全与过往文化不同的世界的人的压力。他说,文化冲突由焦虑预设而来,而焦虑则因我们生活交往中那些熟悉的现象和标志的缺失而产生。几乎所有的旅居者都为文化冲突所困扰,而文化冲突的概念又表明接触一种新文化是一种非常不愉快的事情,这需要他们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环境。
出国人员面临很多适应问题,对出国留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同时面临着适应新环境和达到学术要求的问题。相对于欧洲留学生,亚裔学生就面临更多的异文化压力,包括社会融合能力、日常生活琐事、思乡情结、角色冲突、学术优虑、心理症状以及文化适应问题等。他们的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比欧洲留学生要大得多。而中国出国留学生
面临的文化适应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价值标准的不同
在中国被动和顺从一直被视为传统美德,但是在美国,人们主张积极主动,文化的差异要求留学生学习东道国的文化并融人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它会导致本土文化的冲突或弃置,这将带给他们沉重的压力和苦闷。同时,这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为中国学生与东道国学生交往带来诸多不便,欧美学生开放,心直口快,而且坚守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一般不会为别人的见解而丧失自己的主见,但是,相对的中国学生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他们一般较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与人交往时更多时候显得谦卑,可也不免有缺乏主见之嫌。
(二)时间观念文化的不同
时间观念文化主要分为两种:单一时间观念和多重时间观念。单一时间观念强调计划、守时,而多重时间观念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太在乎守时与否。欧美普遍遵循单一时间观念,他们不能忍受别人的不守时行为,甚至略显苛刻;而亚洲国家则相反,他们相对来说更愿意考虑迟到等的客观因素,在时间观念上存在模糊性,这就导致多重时间观念文化熏陶下的留学生难以适应欧美这种对时间近乎苛刻的文化氛围,造成很多人际交往中的尴尬现象。
(三)口语交流习惯的差异
不同的口语交流习惯也给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交流困难。来自高语境文化的学生就与低语境的学生存在交流障碍。高语境的学生倾向于通过语境线索和模糊语言来传达信息,而低语境的学生则相对更为直接明了。同时,不同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也带来文化不适应。亚裔的学生在于老师交流时倾向于眼神回避来表达自己的尊重,而老师则将他们这种举动误解为无视和不尊重行为。研究表明很多留学生都因肢体语言的经历过尴尬,甚至引起过严重的社交问题。